close
太久沒有更新相簿了
繼續補上吳哥窟的照片
繼續補上吳哥窟的照片
巴肯寺(Phnom Bakheng):是柬埔寨吳哥古迹中供奉濕婆的印度教寺廟。它是9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建都吳哥後在巴肯山上建立的寺廟。巴肯山是在吳哥窟西北1.5公里處的一座小山,從巴肯山頂可以居高臨下遙望吳哥窟。
巴肯山高65米四周有壕溝圍繞,象徵印度神話中環繞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的鹹海,巴肯寺建立於平坦的山頂。廟山為陡峭的五級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層長76米,逐層縮小到頂層長47米;陡峭的廟山象徵須彌山。廟山頂部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邊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層石階,每層十級,直通寺頂平台,每層石階左右,守護著一對坐獅,有些石獅已破損,看不出獅子模樣。 巴肯寺的109座寶塔,按嚴格的幾何圖案對稱地布置:頂層的五座寶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點梅花;廟山的每一層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層階梯的每一道每一層,各有一對寶塔伺立左右,共有階梯寶塔40座;另有44座寶塔環立廟山四周。14世紀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淵訪問真臘時稱巴肯寺為「百塔洲」,當時的百餘座塔還是金塔。今日不少寶塔已經殘缺不全。
巴肯山夕照
變身塔(Pre Rup):當時的國王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建造變身塔之後不久就去世了。據說建造的原因與處理國王後事有關,有些學者認為變身塔是處理國王死後屍體的場所,也有些人認為和國王的印度教信仰有關。印度教也相信輪迴,肉身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後不斷轉換形式。
建造變身塔時,當時已發展出「神山塔林」的建築形式,三層平台,一層疊一層,最下一層是50公尺正方平台,最上層平台上聳立五座尖塔,四座較小,位於四方,中央最大一座象徵須彌山主峰。後來的吳哥寺廟,都在這個基礎上擴充。變身塔的建材並非全都是沙岩,而主要是紅磚,外面再覆一層灰泥,工匠在灰泥上要作細緻的雕琢。
變身塔(Pre Rup)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